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農作物病蟲害是我國重大自然災害之一。 如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農林自動化、無害化害蟲防治、恢復生態平衡的網絡,已成為我國新型植保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三年來,網絡信息技術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40%,采用“物聯網”新框架將引發整個互聯網等應用的重構 網絡系統,從而創造出更大的市場需求,成為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時期。 為全面實施這一新技術體系的改造,網絡信息技術將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國農業的現實是生產效率比較低,自然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缺乏。 我國人均水資源2200立方米,接近國際嚴重缺水警戒線1760立方米,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 同時,我國每立方米水的糧食產量不到1000克,而發達國家可以達到2000克以上。 另外,我國農業自動化水平較低,對勞動力的需求高于發達國家。 這一現實表明,我國迫切需要通過發展農業物聯網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
經過多年的發展,發達國家的農業物聯網已初具規模,并展現出驚人的能力。 例如,在歐美國家,2名工人可以飼養管理200頭左右的奶牛,3名工人可以飼養和管理6000頭左右的豬,6名工人可以種植8萬平方米的菜地。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業物聯網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核心技術積累、傳感器測量精度、產品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距離真正實現產業化還很遙遠 .
近年來,我國農林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作為農林發展基礎性工作的監測預報,在監測網絡建設、監測設施設備、監測手段等方面還不夠成熟。 ,以及在實踐中使用監測結果。 因此,全面提升農林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更好地為農林服務,是每一位植保人的責任。
隨著通信設備、管理軟件等相關技術的深入,以及物聯網技術相關產品成本的下降,物聯網業務將逐步走向全面應用。 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已覆蓋廣大城鄉。 無線網絡是實現物聯網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隨時隨地的無線網絡也為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可見,農業無疑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但在實際生產應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數據安全、傳感器安裝與分布、系統維護、電力問題等 在偏遠和惡劣的環境中。